引言:随着我国胸痛中心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建设标准和质量也成为了行业内的热门课题。但是面对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培训等尚不完善的现状,给医院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丹麦雷度经过潜心整理,将胸痛中心建设的相关背景、标准与认证流程集结成册,特此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急性胸痛诊治现状与挑战
1.1 中国心血管疾病现状
1)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2)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于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其中农村为 45.5%,城市为 43.16%,即每 5 例死亡中就有 2 例死于心血管病
3) 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 2.9 亿,其中肺心病约 500 万,心力衰竭约 450 万,心肌梗死约 250 万
1.2 胸痛中心建设背景
1)「急性胸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症状之一,约占急诊总量的 5%
据统计美国 2010 年有超过 7 百万胸痛患者至急诊科就诊,占急诊就诊总量的 5.4%,我国北京地区的数据统计,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 4.7%。
2) 急性胸痛三大杀手,占急性胸痛病因近 30%
3) 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 1981 年在美国成立,目前全美胸痛中心已发展到 5,000 多家,并成立了专业的认证组织 SCPC。
4)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的医院都设立胸痛中心,通过建设绿色通道和规范化诊治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救治。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近几年来加速发展,目前全国挂牌的胸痛中心 已超过 900 家,而胸痛中心认证体系也出台了一系列认证标准来推动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二、国家卫健委推动胸痛中心建设
2018 年 23 个省市卫建委发文,推动省市内建设胸痛中心,并要求二、三级医院逐年全部建设通过认证。
三、胸痛中心建设利于医院与科室发展
1) 降低院内心肌梗死死亡率:
2) 医院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胸痛中心的建立,注重管理式医疗的理念,促进多学科优势整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对未来有深远意义。通过胸痛中心的医院在区域内胸痛的诊治以及介入水平得到广泛认可,PCI 水平以及数量会有突破性增长;联合区域内上下级医院,建立协同救治网络;
3)持续的院长平台推广,优秀医院的经验分享,总结优秀、可复制的推广模式到全国;
4) 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启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胸痛患者设立不同临床路径的大门,从而提高心肌梗死早期救治的能力,提高临床医生对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医生可以在心血管联盟的胸痛平台持续发展;
5) 胸痛中心建立的数据平台是科研的重要资料; 提高院内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