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承诺 胸痛中心建设手册 PART2 Version:20190607.02
引言:为了进一步帮助医院在胸痛中心认证过程中规范流程、提升服务能力,丹麦雷度经过潜心整理,将胸痛中心建设的相关内容集结成册,特此与大家分享交流。上一期介绍了胸痛中心建设的背景,本篇将为大家带来胸痛中心认证的标准与要求解读。
四、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建设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成立专门的胸痛中心认证指导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国的胸痛中心认证指导工作。
目前,中国胸痛中心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并在全国设立了四个区域认证办公室: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痛中心
-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胸痛中心
-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胸痛中心
五、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五大要素及设备要求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重点是考查以急诊 PCI 为主的 STEMI 救治能力;
要素二: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
强调在临床实践中执行 ACS 指南,并将指南流程化;
要素三: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短救治时间;
要素四:培训与教育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
要素五:持续改进
以缩短 STEMI 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逐步改进流程;
设备要求:
「胸痛中心」应具备仪器:① 12 导联同步心电图机;② 除颤仪;③ 心电监护仪;④ 超声心动图;⑤ 胸部 X 线机;⑥ 床旁快速检查项目(POCT):心肌标志物、利钠肽(BNP 或 NT-pro-BNP)、凝血象等;⑦ 信息技术的应用:a. 院内信息系统的利用;b. 院前、院内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利用,如救护车和急诊室同时配备 12 导联无线心电传输仪;c. 建立胸痛中心数据库。
以上要求摘自《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 年 5 月第 9 卷第 5 期《「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1. 急诊科应具备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D-二聚体的设备,并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操作 POCT,倡导紧迫性、熟练性,以保证肌钙蛋白抽血结束后到结果回报时间 20 分钟,尤其在现场核查时,会随机抽取在场人员操作 POCT,主要考察操作熟练性。
2. 急诊科应具备床旁心电图检查条件,确保在首次医疗接触后 10 分钟内完成首份 12/或 18 导联(怀疑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
3. 建立了包括以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形式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的急性胸痛诊疗应急响应机制。
4. 建立了 30 分钟导管室一键激活机制。
更适合胸痛中心的床旁检测仪器——AQT90 FLEX 免疫分析仪
可检测参数:TnI | TnT | D-dimer | NT-proBNP | PCT | CRP | CK-MB | MYO | β-hcG
《胸痛中心建设手册》持续更新中,下一期将与大家逐项解析胸痛中心建设的流程与要点,更多干货整理分享,敬请关注!